1.理论意义。在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,由于经济实力的日益积累与壮大,促进了以大众趣味为宗旨的音乐文化的发展。以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主体的音乐的制作与传播,在当今中国的流行趋势中,从某种程度上,反映了社会的信息,代表了这个时代大众的声音。
在过去,我们传统的对音乐接受的方式是用耳朵听,而KTV则把音乐的流动过程扩展为视、听相结合的过程,并把听众在欣赏音乐时的想象与联想等心理活动电视艺术化、视觉化、具象化,这就是KTV中MTV的存在。音乐通过电视广播技术而进行的传播,是以MTV的音乐电视形式进行的,其传播模式为CNPRTA,即创作--乐谱记录--表演--唱片(录音)--电视--听众(观众)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进步,尤其是广播电视的发展,人们越来越注重传播过程中受众反馈这一环节,受众直接参与传播也不是新鲜事。但是,受众以自我为信息源,直接充当传播模式中某一环节的角色,恐怕是KTV开其先河,因此,MTV的传播又出现了新的能与之相媲美甚至超越的方式,即创作--乐谱记录--表演--唱片(录音)--KTV--听众(观众)。MTV的音乐电视需要有一个能够独立承载走向社会的外在体,这时,KTV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就凸现出来。
2.实践意义。
以KTV为标志的音乐视觉化是一个充满着神奇反应的“化学过程”,对视觉形象的消费已成为当代人津津乐道的生存方式之一。每当我们厌倦了朝九晚五的乏味生活时,不都是呼朋唤友去KTV乱吼一番?在歌厅里,你??梢约侥切┥ひ舨⒉辉趺囱?,甚至走音跑掉的演唱者,可是他们是用心在唱,所以唱的那么真挚、投入,使我们情不自禁为他们鼓掌加油,就像戏剧看客的“叫好”一样,似乎从喝彩声中也能得到与演唱者息息相通的情感体验。此时,没有了音乐家与听众之分,在KTV里,人人都是音乐家,人人都是音乐听众,也许这就是KTV最为诱人的地方。
非常值得注意的是:这种小范围的交流却传播着大众化的信息,表而上的自我精神需求反应出的却是有深广内涵的社会性思潮。KTV音乐的传播既有个性,也有社会性,这种个性与社会性的协调,正是通过大众直接充当信息源角色而达到的。与广播电视等媒介相比,KTV的传播功能要小很多,可正是它,在音乐的世界里重建了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和心灵感应。所以,越来越多的人在晚间放弃了报刊、电视,而走进KTV的世界,去表达自己的感情,释放自己的激情。